一文汇总,高度近视常见的11种「眼底病变」图像
2022-05-11 来源:眼科医生焦兆才
关键词: 眼底病变 高度近视

本文作者:焦兆才医生


高度近视指的是由于眼球后部过度延伸(特别是后部巩膜延伸、变薄)而相应位置的视网膜脉络膜不能适应这种延伸,发生的一系列病理性改变,又称病理性近视。


其常见的眼底病变图像有哪些?本文予以汇总。


一、豹纹状眼底


脉络膜毛细血管层及中血管层血管减少或消失,暴露橘红色脉络膜大血管,使眼底呈豹纹状改变。

1652248791154485.jpg


二、近视弧斑


多位于视乳头颞侧,呈新月形,病变区由于脉络膜和视网膜RPE层萎缩暴露瓷白色的巩膜,境界清楚。如果近视弧不断延伸,环绕于整个视乳头,称为视乳头周围脉络膜视网膜萎缩。


1652248799699247.jpg


三、视网膜脉络膜萎缩斑


萎缩斑呈白色或黄白色,圆形或地图形,大小、数量不等,孤立或融合成大片。大片萎缩斑可与视乳头周围萎缩连接,成为包括视乳头和黄斑在内的巨大萎缩区。萎缩斑内或其边缘常有色素堆积。高度近视眼底后极部出现任何黑斑均可称为Fuchs斑,是RPE细胞的增殖所致。


1652248809496341.png

1652248818981522.jpg


四、漆裂样纹


在黄斑部或后极部尚可见到黄白色或白色条纹,呈网状或分支状,形似漆器上的裂纹故称,漆裂样纹可能为Bruch膜破裂和色素上皮萎缩所致,可并发黄斑区视网膜下出血。

1652248826418142.jpg


五、视网膜劈裂


视网膜神经上皮层间的分离劈裂。

1652248834417753.jpg


六、后巩膜葡萄肿


眼轴拉长,后部巩膜特别是黄斑部和视盘周围巩膜明显变薄,纤维排列稀疏,眼球后部呈葡萄样膨出,葡萄肿区域的脉络膜、视网膜色素上皮和视网膜变性萎缩。

1652248853311728.jpg

1652248860563532.jpg


七、黄斑裂孔


黄斑区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出现撕裂,形成了一个裂孔,黄斑部视网膜内界膜至感光细胞层发生的组织缺损。

1652248867184633.jpg


八、周边视网膜变性


1.格子样变性


病变多位于赤道前呈圆形椭圆形或条带状,长轴与赤道平行,病变区视网膜变薄,可见白色线条排列成格子状或网状,其中间夹有色素沉着在格子样变性区,需激光治疗。


1652248880549567.jpg

1652248889135941.jpg


2.非压迫白


将巩膜压陷后,眼底的隆起部变为不透明的灰白色,称为压迫发白。视网膜周边不压陷巩膜也呈灰白色,称为非压迫发白,可能与玻璃体后界膜和视网膜內界膜凝缩有关,其后缘有时形成一清晰的嵴,无临床意义。


1652248896896521.jpg


3.视网膜裂孔


一般是由于视网膜有变性区进一步发展,由于玻璃体的牵拉形成裂孔,如马蹄形,新月形,舌形等,可发展为视网膜脱离,需激光治疗。


1652248913552350.png


4.视网膜脱离


视网膜的神经上皮层与色素上皮层的分离,两层之间有一潜在间隙,分离后间隙内所潴留的液体称为视网膜下液,需手术复位治疗。


1652248926343799.jpg


此外,还有玻璃体变性,脉络膜新生血管,黄斑出血等。

(本网站所有内容,凡注明来源为“医脉通”,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,未经授权,任何媒体、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,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,授权转载时须注明“来源:医脉通”。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,转载仅作观点分享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犯版权,请及时联系我们。)

5
收藏 分享